6月6日上午,美术学院在330会议室召开特聘教授薛松《我的艺术创作》主题座谈会,美院院长黄胜、特聘教授方力钧、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李超、美院部分教研室主任及绘画专业师生代表参加座谈会,会议由黄胜主持。
会上,薛松通过大量的图片、案例演示,向大家详细解说分享了他的艺术作品创作思路和创作经验。
薛松表示,为了让作品的主题表达更契合自己当时的状态,在不同的阶段,他对于材料的运用会有明显不同的选择倾向。他认为,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语言是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选择什么材料、什么方式去传达“我是谁”,让作品带有自己独特的印记,这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探寻。
薛松建议,在艺术创作中大家应多做尝试,先找到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材料语言,才能明确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在创作时才能自由发挥、自由表达。
座谈会上,美院师生代表们踊跃发言并提出各自的问题,薛松一一解答并给出建议。
黄胜表示,薛松的作品,将历史记忆与当下现实、传统文化与现代观点连接起来,绘制过程中每一步骤里都包含了艺术家基于当下文化与现实的历史性思考和判断,以及对包罗古今中外纷繁图像的敏感把握和巧妙运用。怎么样把古今中外艺术的精华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作为自我表达的一种独特的符号和语言,这是我们在艺术创作中需要不断去思考和学习的。同时,艺术不仅仅是孤芳自赏,把艺术大众化,让更多的人接受与分享,这也是艺术家的使命。我们期待有更多机会向薛松老师和方力钧老师学习。
方力钧谈到,将现成的图像和文本进行选择、拆解、焚烧、重组、拼贴、绘制,最终形成符合自己需求的新图像,这是薛松所特有的创作步骤。其作品细微之处设置了诸多悬念与迷局,远观、近看两重天,在图像的互为比照中形成语义的叠加和意义的深化。他认为,薛松作品的艺术主题和内容在立足中国现实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与拓展,其艺术风格在长期相容并蓄的提炼过程中日渐显现出既有中国性又具国际化的鲜明特点。
座谈会后,美术学院的教师们带领薛松、方力钧参观了《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优秀作品展》。